1920-1930脂肪醇硫酸化→烷基硫酸鹽。20世紀30年代,長鏈烷基、苯基出現于美國。頭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開發乙二醇衍生物,如聚乙二醇 衍生物產品,聚乙二醇與各種有機化合物(包括醇、酸、酯、胺、酰胺)等結合,形成多種優良性能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和合成洗滌劑形成一門工業得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以石油化工原料衍生的合成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劑打破了肥皂一統天下的局面。經過60余年的發展,1995年世界洗滌劑總產量達到4300萬噸,其中肥皂900萬噸。據**預測,全世界人口從2000年到2050年將翻一番,洗滌劑總量將從5000萬噸增加到12000萬噸,凈增1.4倍,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數字。表面活性劑可以被用于制造農藥、化肥等產品。深圳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哪家好
家用合成洗滌劑所用的表面活性劑主要要有去污能力,同時還考慮乳化、發泡等各項性能的綜合效應。在家用洗滌劑中,較常用的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多用于個人洗護用品中,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很少用于洗滌劑中。主要品種有LAS(指連烷基苯磺酸脂鹽)、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鹽)、MES(α- 磺酸脂肪酸脂鹽)、AOS(α-烯基磺酸鹽)、烷基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酰二乙醇胺、胺基酸型、甜菜堿型等。甘肅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可以被用于清潔油污、污漬等。
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又可按生成的親水基離子的種類分為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和兩性型表面活性劑。凡親水基顯示陰離子性的表面活性劑稱為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親水基顯示陽離子性的稱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于同一分子中既有陽性親水基、又有陰性親水基,在介質的某種pH范圍內具有兩性離子結構的表面活性劑,稱兩性表面活性劑;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不具有在水溶液中離解的化學基,在水中不離解為離子,親水性部分多為含氧的原子團,通常為聚氧乙烯鏈或羥基。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結構的活性劑,如含氟表面活性劑和含硅表面活性劑等。
表面活性劑的主要作用:(1)潤濕作用:零件表面上往往粘附有一層蠟、油脂或鱗片狀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疏水性的。由于這些物質的污染,零件表面不易被水潤濕,當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劑時,零件上的水珠就很容易分散開來,使零件的表面張力較大程度上降低,達到潤濕目的。(2)增溶作用:油類物質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后,才能“溶解”,但是這種溶解只有在表面活性劑的濃度達到膠體的臨界濃度時才能發生,溶解度的大小根據增溶對象和性質來決定。就增溶作用而言,長的疏水基因烴鏈要比短烴鏈強,飽和烴鏈比不飽和烴鏈強,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增溶作用一般比較明顯。表面活性劑還可以用于制備液晶材料,例如液晶顯示器。
表面活性劑通常是兩親性的有機化合物,這意味著它們同時包含疏水基團(它們的尾部)和親水基團(它們的頭部)。因此,表面活性劑既含有水不溶性(或油溶性)成分,又含有水溶性成分。表面活性劑會在水中擴散并在界面處吸附在水和油混合的情況下,空氣和水之間或油和水之間的界面。水不溶性疏水基團可以延伸出主體水相、進入空氣或進入油相,而水溶性頭部基團保留在水相中。世界表面活性劑的年產量估計為1500萬噸,其中大約一半是肥皂。其他特別大規模生產的表面活性劑是直鏈烷基苯磺酸鹽(170萬噸/年)、木質素磺酸鹽(600,000噸/年)、脂肪醇乙氧基化物(700,000噸/年)和烷基酚乙氧基化物(500,000噸/年)。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中含有親水基和疏水基,使其能夠在水和油之間形成乳化液。廣西氨基酸表面活性劑用途
表面活性劑還可以用于制備納米材料,例如納米顆粒和納米纖維。深圳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哪家好
表面活性劑分類:1、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主要是由氮原子組成的陽離子,工業上所用的幾乎全為胺(銨)鹽,分胺鹽型和季銨鹽型兩大類,包括伯胺鹽、仲胺鹽和叔胺鹽,總稱之為胺鹽類;季銨鹽型與前者相比,無論制法和性質都不相同,故另成一個類型。2、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性能好,用途多,在數量上是只次于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而被大量使用的品種。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分聚乙二醇型和多元醇型兩類。3、混合型表面活性劑分子中帶有兩種親水基團,一個帶電,一個不帶電。較常用的是醇醚硫酸鹽R(C2H4O)nSO4Na及醇醚羧酸鹽R(C2H4O)nCH2COONa。深圳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