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科翻譯公司參加2025 版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
2025 年 4 月 9 日,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人文學院召開英語/翻譯專業 2025 版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會議特邀南京瑞科翻譯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克超、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趙雪琴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范祥濤教授、南京理工大學楊蔚教授、南京理工大學李娟副教授、南京瀚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CEO 于斌出席并提供指導。人文學院院長諶卉珺、黨總支書記陳修瑋、院長助理孫必勝、實驗中心主任張美嬋、英語專業負責人匡奇及英語、翻譯專業的骨干教師參加會議,會議由外語系系主任萬士周主持。
會議開始時,人文學院院長諶卉珺對各位**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并詳細介紹了此次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背景與目標,強調培養方案必須符合國家教學質量標準,緊跟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發展的新趨勢,更好地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隨后,英語專業負責人匡奇和外語系主任萬士周分別介紹了英語、翻譯專業 2025 版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情況。
與會**對新版培養方案表示充分肯定,并就方案的具體內容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們一致認為,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課程體系應以學科交叉融合為切入點,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傳統課程的結合。同時,要重視課程體系的內在邏輯關系,建立科學、系統的課程架構,體現地方特色,打造獨具特色的專業品牌。
作為***受邀的語言服務企業**,瑞科翻譯公司董事長劉克超在主題發言中強調,當今社會對文科專業的關注有所減少,英語和翻譯專業尤其面臨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挑戰。但文科教育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知識的積累,更在于思維方式的塑造。文科生所具備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與文化敏感性,是不可替代的。越是社會高速發展時期,人文精神就越顯重要,沒有人文關懷的社會將變得冷漠、機械。
劉克超表示,學生**終要面對就業問題,因此高校應主動打破專業壁壘,將人才培養模式從單一的“專才”培養轉向具備跨界能力的“通才”培養。英語和翻譯專業學生不能**滿足于掌握語言技能,還需培養跨領域的綜合能力,避免局限于“我會英語”或“我能翻譯”的單一思維。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更重要的是利用語言連接多領域知識與實際應用場景。學生應由單純的“語言服務提供者”,逐漸轉型為“知識整合者”“溝通戰略家”以及“多語種解決方案設計者”。同時,應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通過真實的企業場景實踐,拓展視野、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鍛煉職場溝通與協作能力。
本次論證會為英語、翻譯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與專業建設發展提供了兼具學術前瞻性與行業實踐性的思路,有助于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的挑戰,進一步推動人文學院外語類專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