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一次側穩態控制技術,精確控制蓄冷槽回水溫度,確保蓄、放冷效率高于95%。通過對末端負荷的動態追蹤和二次側循環水的溫度補償,既保證了末端供冷品質,又徹底杜絕了冷源的浪費。高效群控技術,實現對冷源端和末端的集中耦合協調管控,較大限度減少或消除冷源主機、水泵、風機等耗能設備“大馬拉小車”的低效運行點。針對蓄冷中間空調系統的負荷預測技術,智能化自動制定全天放冷計劃,較大限度避開高峰電價時段用電,并根據全年不同季節自動調整,實現用戶運行費用的較低化。智能預測算法提前6小時預判負荷,蓄冰量控制精度達±5%,避免能源浪費。專業動態冰蓄冷裝置
靜態冰蓄冷相比動態冰蓄冷具有以下優點:1.始終能夠提供相對穩定的冷量,不受制冷機組制冷量的限制。2.便于集中控制管理,維護難度較小。3.系統管路相對簡單,不涉及蓄熱容器的溫差、保溫以及壓力等問題。但也存在一些缺點:1.釋放蓄冷媒體需要較為復雜的配管系統以及較大的泵運行能力,同時設備空間需求打。2.不能滿足負荷需求變化的要求,可能存在冷量不足或者系統浪費的情況。3.初期安裝費用高,適合大型建筑應用。動態冰蓄冷與靜態冰蓄冷各自具有優缺點,應當根據具體需求,依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相應方式。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考慮建筑風格、管路設計、建筑結構等方面的因素,逐步發展其應用前景。東莞冰晶式動態冰蓄冷項目地鐵站臺應用動態冰蓄冷,全年節省電費120萬元,投資回收期<4年。
動態冰蓄冷與靜態冰蓄冷的優缺點,動態冰蓄冷相比靜態蓄冷具有以下優點:1.系統運行穩定,適應性強。2.可充放電次數多,可以滿足變化的負荷需求。3.空調末端設備可以相對較小,可以節省建筑空間。4.由于制冷量分散,可以降低其制冷設備的能耗。5.設備單價較低,適合中小型建筑應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點:1.制冷能力受制于制冷機組的制冷量。2.系統維護難度較大,需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3.系統管路需要考慮蓄熱容器的溫度波動,保溫以及壓力等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刮刀擾動式動態制冰技術中的刮刀所起的作用是及時清理換熱壁面附近的過冷水,而非像一些傳統制冰機那樣用于刮除已經生長在換熱壁面上的冰層。因此這種制冰方式也避免了因冰層熱阻引起的傳熱惡化,而且還因為刮刀葉片的強烈擾動而大幅強化了對流換熱效果。刮刀擾動式動態制冰技術中較主要的技術仍然是防堵塞技術。由于刮刀擾動十分強烈,過冷狀態下的水溶液非常容易在換熱壁面上結晶,一旦在壁面上結晶,刮刀葉片就面臨被堵塞甚至被打碎的可能。動態系統兼容地源熱泵,綜合能效比(CEER)突破7.0。
技術內容:技術原理 冰蓄冷中間空調是指在夜間低谷電力時段開啟制冷主機,將建筑物所需的空調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備好,并以冰的形式儲存于蓄冰裝置中,在電力高峰時段將冰融化提供空調用冷(見圖1)。由于充分利用了夜間低谷電力,不只使中間空,調的運行費用大幅度降低,而且對電網具有明顯的移峰填谷功能,提高了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動態冰蓄冷技術采用制冷劑直接與水進行熱交換,使水結成絮狀冰晶;同時,生成和溶化過程不需二次熱交換,由此較大程度上提高了空調的能效。冰漿的孔隙遠大于固態冰,且與回水直接進行熱交換,負荷響應性能很好動態系統響應速度<3分鐘,比靜態冰盤管快10倍,適合負荷波動劇烈的數據中心。專業動態冰蓄冷裝置
蓄冰槽采用立體蛇形盤管,換熱面積增加50%,融冰速度提升40%。專業動態冰蓄冷裝置
建議廠家進一步提供冰晶式蓄冷技術風險控制的具體做法與實際項目的運營數據,并建議業主方考察具體項目案例并與物業管理方進行深度交流。動態冰蓄冷空調系統采用制冰機作為制冷設備,保溫水箱作為蓄冰設備,制冷機安裝在儲冰罐的上方,制冷劑作為蒸發器進入多個平行板,循環水泵不斷將蓄冰槽中的水抽到蒸發器頂部,并向下噴射,在蒸發器的表面上形成薄冰層,當冰層達到一定厚度時,制冰設備中的四通換向閥切換,使壓縮機的廢氣直接進入蒸發器的加熱板,冰塊脫落,冰蓄冷空調系統正常運行后,內部循環水泵將蓄冰槽中的水輸送到板冰機蒸發器頂部的噴頭,水均勻地灑在板冰機表面,蒸發器中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一部分水在板式制冰機的蒸發器上結冰,未結冰的水落入蓄冰槽,再次循環。專業動態冰蓄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