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前景和節能潛力:2011年全國高峰用電負荷約為7.86億kW,其中空調負荷占高峰負荷的30%,全國現有大型中間空調約250萬套,預計到2015年在全國推廣5%,約12.5萬套空調可使用采用動態冰蓄冷技術,全年轉移峰時電量約 52 億 kwh,減少電廠 裝機容量 1180萬 kW,宏觀節能潛力較大。流態化動態冰蓄冷技術的先進之處在于改進了傳統制冰過程中的主要缺點,而且制出的冰以流態化冰漿的形式存在。傳統靜態制冰過程中,水通過自然對流換熱,冰層首先在換熱壁面上形成,然后逐漸變厚。這樣就導致形成新的冰層所需的熱量傳遞必須以導熱的形式穿過越積越厚的原有冰層,從而嚴重的惡化了傳熱效率,致使結冰越來越困難,制冷劑提供的冷卻溫度也必須越來越低。冰漿管道采用納米涂層,流動阻力降低30%,泵耗減少25%。湖北專業動態冰蓄冷服務商
過冷卻熱交換器可以采用殼管式、套管式、板式等多種形式的換熱器。為了防止過冷水在換熱器內結冰,換熱器內表面需要進行特殊涂層處理,同時對換熱器內部的流場特性也有很高的要求,否則很難獲得足夠大的過冷度,以及避免堵塞。過冷卻解除技術也包括多種,如機械方法、熱方法、超聲波方法等。過冷水式動態制冰技術的系統控制要求非常高,這也是該技術走向實用化所面臨的一大技術難點。由于冰漿中固液兩相存在密度差,在蓄冰槽中可以循環抽取出冰漿中分離出來的液態水,再送回制冰系統中生成冰漿,由此可使蓄冰槽內的冰漿固相含量(IPF)達到60%以上。東莞冰片滑落式動態冰蓄冷空調動態制冰蒸發溫度提升5℃,壓縮機效率提高12%。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刮刀擾動式動態制冰技術中的刮刀所起的作用是及時清理換熱壁面附近的過冷水,而非像一些傳統制冰機那樣用于刮除已經生長在換熱壁面上的冰層。因此這種制冰方式也避免了因冰層熱阻引起的傳熱惡化,而且還因為刮刀葉片的強烈擾動而大幅強化了對流換熱效果。刮刀擾動式動態制冰技術中較主要的技術仍然是防堵塞技術。由于刮刀擾動十分強烈,過冷狀態下的水溶液非常容易在換熱壁面上結晶,一旦在壁面上結晶,刮刀葉片就面臨被堵塞甚至被打碎的可能。
冰蓄冷技術主要應用于空調、食品加工、化工、建筑等行業。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間的低谷電力制冰,在白天用冷高峰期釋放冷量,由此實現電力負荷的移峰填谷。目前,國際上冰蓄冷系統主要包括靜態蓄冰(比如冰球、盤管等)和動態蓄冰(比如冰漿、片冰等)兩種形式。國內的冰蓄冷技術主要是盤管和冰球兩種形式。這兩種技術的主要缺點是占地面積大、蓄冷能效低、單位體積蓄冰量低,導致技術推行過程中出現了困難。動態冰蓄冷采用具有良好流動特性的冰漿取代現有的冰球和盤管的蓄冷技術。實踐證明,動態冰蓄冷技術不只初投資小于現有的冰球和盤管蓄冷,而且其運行效率高于其他蓄冰形式,同時具有占地面積小、蓄冰槽適應性強等優點,因此,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該技術的研究成功,不只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而且將較大程度上促進冰蓄冷技術在我國的推廣利用,有效實現電力負荷的移峰填谷。冰蓄冷與溶液除濕耦合,顯熱/潛熱分開處理,節能率再增15%。
建議廠家進一步提供冰晶式蓄冷技術風險控制的具體做法與實際項目的運營數據,并建議業主方考察具體項目案例并與物業管理方進行深度交流。動態冰蓄冷空調系統采用制冰機作為制冷設備,保溫水箱作為蓄冰設備,制冷機安裝在儲冰罐的上方,制冷劑作為蒸發器進入多個平行板,循環水泵不斷將蓄冰槽中的水抽到蒸發器頂部,并向下噴射,在蒸發器的表面上形成薄冰層,當冰層達到一定厚度時,制冰設備中的四通換向閥切換,使壓縮機的廢氣直接進入蒸發器的加熱板,冰塊脫落,冰蓄冷空調系統正常運行后,內部循環水泵將蓄冰槽中的水輸送到板冰機蒸發器頂部的噴頭,水均勻地灑在板冰機表面,蒸發器中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一部分水在板式制冰機的蒸發器上結冰,未結冰的水落入蓄冰槽,再次循環。冰蓄冷罐體保溫層采用真空絕熱板,24小時冷損<2%。東莞冰片滑落式動態冰蓄冷空調
冰晶粒徑控制50-100μm,防止管道堵塞,輸送阻力較傳統冰漿降低40%。湖北專業動態冰蓄冷服務商
冰蓄冷空調系統設計基礎知識有哪些?1、冰蓄冷技術之所以在空調工程中受到重視和應用,是因為它是一種平衡電網用電負荷,緩解高峰用電緊張和降低運行費用有效方法之一。2、冰蓄冷空調一次性投資較高,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一般認為:當地高峰電價為低谷電價的3倍以上,利用低谷電運行費用較低部分來回收一次性投資高出的部分,一般能在5年內回收,就可以采用蓄冷空調。3、蓄冰裝置一般分靜態制冰和動態制冰兩類。靜態制冰的形式有內、外融冰冰盎管式,封裝式(冰球、冰板式)等;動態制冰的形式有冰片滑落式,冰晶(冰漿)式等。湖北專業動態冰蓄冷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