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下稱“黃海所”)研究員陳松林介紹,當前主流的重力式網箱可以抵御12級臺風。業界已經研發出了半潛式網箱、桁架式養殖平臺、養殖工船等裝備,能夠抵御更大的臺風。黃海所牽頭開展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開放海域和遠海島礁養殖智能裝備與增殖模式”,研制出了中國首座深遠海大型管樁養殖圍欄“藍鉆1號”等14個大型養殖裝備,為拓展海水養殖空間和打造深遠海優良蛋白生產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撐。工廠化養殖要關注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減少環境污染。遼寧工廠化水產養殖魚池
在工廠化循環水養蝦系統中,養蝦池的水經過微濾機、蛋白質分離器、生化處理池、紫外線殺菌、泵池充氧后又流回養蝦池。水體中的無機物、有機物以及氨氮等有害物質經過物理、化學、生物的處理得以循環利用,實現對蝦的高產、高質量、可持續養殖。隨著各地減抗、限制尾水排放以及對地下水取用的限制等政策的實施,水產養殖行業更加關注可持續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具有設施化、機械化水平高,節能環保、養殖高效等優點,格外受到重視。作為海鮮陸養的典型表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南美白對蝦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貴州陸基工廠化水產養殖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可以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對于采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的漁場來說,光這些還不夠。打破“靠水吃水”,就要通過科技手段構建養殖品種所需要的水體環境,同時因為密度高,對水體要求便會更高。所以,水處理區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主要區域之一。水處理區通常又分為水處理區、儲水區、沉淀區。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中,水質和飼料的精確控制是確保魚類健康生長和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養殖者可以實時監測和調整水質參數,如pH值、溶氧量和溫度,確保較佳的生長環境。同時,合理的飼料配方和投喂策略能夠優化魚類的營養吸收,促進健康生長。結果是,養殖的產品不僅在外觀上更加吸引人,而且在營養價值和口感上也有更好的表現,滿足了消費者對品質水產品的需求。
那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跟傳統池塘養魚相比,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車間的優勢,主要有三點:1.對水溫的精確控制:一般來說,工廠化養殖的溫度都在15到30度之間;2.對溶氧的充足供給:循環水養殖池,水體溶氧都控制在5mg/l以上;3.對水質的人為調控:諸如對水體PH值、硬度、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都調節在合理范圍內,使得水體環境滿足魚類生長的需求!一般池塘養魚所用的水,說是一汪“死水”也不為過!然而,循環水系統里的水,卻始終處于“活水”狀態!一邊是池水不斷旋轉、流動;一邊是廢水不斷排出,凈化后的新鮮活水不斷排入!養殖業與科研院所合作,推動技術創新。
為提升這一領域環境管理能力,建議如下: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建設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通常需要硬化地面、埋設管道,土地性質應為建設用地或農業設施用地。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規定,用海面積1000畝以下100畝及以上的工廠化養殖項目和涉及環境敏感區的海水、淡水養殖項目應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須報生態環境部門審批,其他項目應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系統”備案。養殖企業可結合當地產業政策、所處區位、土地性質和發展規模等因素,在項目開工建設前,提交環評審批或備案,審批通過或完成備案方可建設,避免“未批先建”“邊批邊建”。配套建設的養殖尾水處理設施設備經驗收合格方可投產使用。養殖企業可以通過申辦《水域灘涂養殖許可證》,保障自身權益。養殖廢水處理技術的創新,為工廠化養殖提供了環保保障。江西陸基工廠化水產養殖產值
工廠化養殖有助于提高漁業產業鏈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遼寧工廠化水產養殖魚池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傳統的水產養殖方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工廠化循環水養殖(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RAS)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養殖模式,正在逐漸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本文將探討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石斑魚的優勢、技術要點以及未來發展前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主要由凈化系統、溫控系統、增氧系統和殺菌消毒系統組成。這些系統可以針對石斑魚的生長需求進行優化。因此,綠色環保、高密度的工廠化水產養殖是現實形勢所逼的必然趨勢。遼寧工廠化水產養殖魚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