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傳統大棚,“智慧方艙”占地面積更小,且包容性大,對土壤性質沒有要求,可培育多個品種食用菌,避免了土地資源浪費,解決一地不能重復種植的問題,有效提升空間利用率。目前,該鎮已建10個“智慧方艙”。黃柏鎮食用菌種植技術成熟,一座方艙面積270平方米,可放置菌棒1萬棒,年產鮮菇量可達10萬斤,全年可生產6至8批次,實現產值40萬到60萬元。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菌菇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種植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對于品質、健康食品的需求。此時,智能菌菇方艙應運而生,為菌菇產業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更為創業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商機。菌菇方艙設施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城市農業的活力。福建智能化菌菇方艙原理
經過3年的努力,企業研發出食用菌、家畜、家禽板塊的智能控制系統的“空調房”,拓寬了農業生產空間領域。走進興恒集團的研發中心,記者看到,職工們正在通過云端、互聯網,幫助遠在千里之外的蘑菇種植戶進行遠程控制管理。蘑菇方艙內放置智能傳感器和執行器,可以自動跟蹤菌絲的生長情況并預測其產量。此外,智能傳感器還可以檢測到菌菇房內的病蟲害情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這些都可以通過一部手機提前設定好各項參數,實現無人值守。福建智能化菌菇方艙原理利用廢棄物作為培養基,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藍湖智能蘑菇方艙的客戶近日,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采摘。根據客戶種植的不同種類的菌菇,我們大概估算了一下,一個智能蘑菇方艙年收入約6-7萬不等。智能蘑菇方艙要比傳統蘑菇種植多收1-2茬,智能蘑菇方艙內部有菇房智能環境監控,可以通過手機上的智能系統操控,設置我們菌菇房的補光、噴淋、新風、空調等等。內部安裝的攝像頭,可以實時監控方艙情況,了解菌菇生長狀態。無需特意雇傭人工看管,保證菌菇質量的同時,進一步節省了人工費用。智能蘑菇方艙并不是我們傳統理解的方艙,是根據方艙的建造結構啟發的。占地面積小,操作空間方便,十幾萬的投入即可坐享收益,堅持就會達到想要的效果。
方艙菌菇房,移動方便,占地面積小。常見使用的有24平、32平、60平。除了空間限制外,各自各有什么優勢呢?24平來說,占地面積小,受歡迎程度是較高的,32平就像家中排行的老二,容易被忽視,但是他是三兄弟中較實用的,50-60平啊,像家長的長子,默默無名,不爭不搶,但從收益和實用效果來看,是較優的選擇。我們拿秀珍菇舉例,秀珍菇生長周期是在15天左右,批發價格在4-塊錢左右,收益還是非常可觀的,有了方艙菌菇房,我們不在局限于傳統種植,小小方艙,菌菇的環境溫濕度,菌菇生長情況,我們一部手機即可掌控菌菇生長情況。菌菇方艙的推廣,有助于增加農村經濟收入。
蘑菇作為地球上不同動植物的菌類生物,色彩豐富、顏色各異,生長在森林或草地,它和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被譽為“蔬菜之魁”,蘑菇作為食用菌的一種,價格從幾十到上百元不等,成了好多農民致富的新途徑,食用菌人工培育取決于營養、溫度、水分、空氣、光線、酸堿度等因素。如何做到人工可控?網絡上看到一個智能方艙培育食用菌讓人眼前一亮,48平米造價15萬元,內部放置20個菌架,每個裝200個菌棒,大家認為這種種植模式收益怎么樣?菌菇方艙內種的菌菇感鮮美,營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黑龍江新款菌菇方艙建設
菌菇方艙促進了與鄉村的資源互通。福建智能化菌菇方艙原理
方艙菌菇房具有靈活、便捷的特點。它采用模塊化設計,可以根據農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定制和組裝,方便快捷。另外,方艙菌菇房還具有可移動性,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靈活調整和布局,提高了農戶的市場競爭力。農戶使用方面手機端以及本地都可控制方艙菌菇房設備,實現自動控制,這樣也保障菌菇的生長環境。傳統農業逐漸轉型升級為現代農業,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同時,智慧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推動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福建智能化菌菇方艙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