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中發現,小微產廢企業基本沒有專職人員管理危廢處置,安全和環保隱患極大。對監管部門而言,負責固危廢管理人員配置有限,面對一個轄區內數千家產廢企業,做好管理服務也有難度。積極試點解難題,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印發的《江蘇省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試點工作方案》提出,加強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和規范貯存,在全省范圍內形成比較完善的小量危險廢物收集體系,有效解決小量危險廢物管理不規范、轉移不及時、處置費用高等突出問題,逐步實現試點區域內小量危險廢物從產生、收集、貯存、轉移到利用處置的全過程規范化管理,有效防控環境風險。智能危廢回收裝置,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危廢全程監控,提高回收效率與安全性。廣州小微企業智能危廢回收裝置管理
智能預警,風險動態控。以系統“云端”的危廢數據為監測基礎,梳理“預警清單”和“報警清單”2張清單,如達到“危廢庫存量達到可容納的90%、存放時間超過10個月、突變系數高過同行業50%”等指標,平臺提前“預警”;達到“危廢存放時間超過1年、出庫轉運單數不一致”等指標,向企業負責人、生態環境監管人員同步推送紅、橙、黃三色“電子處罰單”,提醒相關人員及時響應、快速處置。項目自2021年2月16日運行以來,累計發送預、報警信息20659條,管理人員上門指導整改3425次。廣州小微企業智能危廢回收裝置管理利用光伏發電,智能危廢回收裝置實現綠色能源應用。
危廢倉儲發展預測,系統化管理,當前危廢倉儲主流方式以人工記賬、盤點為主,物料基本信息(包括來源、批次、成本、重量等)通過手工統計,效率、準確率、及時率等都極低。將來,倉儲管理系統可利用算法和系統組織、優化運行,加快物流和信息流,保證物、人、車的精確執行,實現“動態存儲”。通過RFID技術,能夠快速讀取物料信息并上傳系統,實現危廢信息傳輸網絡化,各生產組織信息互聯,紙媒這類低效的交流方式將被全方面取代。
定期進行人員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效率,真正實現了市域環境應急“一張網、全覆蓋”,并以市域全境“一小時”達,提高了風險化解能力與處置能力。協同并行,多線聯動,敢“超”下的“禾小微”品牌深化,一站式熱線服務體系運營逐漸成熟。企業可直接撥打或轉接各區域平臺,以一號牽頭、各平臺實現聯動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咨詢服務。統一服務專門使用車輛,進一步提高客戶滿意度與整體形象水平。統一售后機制,以“定期服務、定期回訪、定期評價”的疊加、升級式服務當好“危廢環保管家”。智能回收裝置通過無人機配送,提高回收效率。
為解決近萬家小微企業因危廢產量小、收集亂、處置難、管理繁的難題,自2019年開始,玉環生態環境分局在多次調研和嚴謹評估下,通過公開招標形式引進第三方公司運用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合作打造智慧環保云管理平臺,推出危廢智能貯存云倉,為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和合法正規的處置,提供了一條體制創新、服務精確的發展路徑,成功打破以往產廢方、處置方和運輸方之間癥結,妥善解決了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監管難的問題,確保危險廢物網格化收集、集中化運輸、規范化處置,使小微企業危廢物真正有了“出路”,開啟危廢處置信息科技化的新局面。智能危廢回收裝置助力我國環保事業,實現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廣州小微企業智能危廢回收裝置管理
智能回收裝置助力城市綠色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廣州小微企業智能危廢回收裝置管理
全要素科學謀劃,產廢企業由“散亂”變“系統”。一是實地調查“建檔”。根據產廢企業類型、工藝、設備、危險廢物產生種類和數量分類進行匯總,全方面調查排摸全市各個區域小微產廢企業。截至目前,已完成轄區內所有小微產廢企業摸底調查工作。二是整合資源“建組”。出臺《玉環市小微企業危險廢物信息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以公開招投標形式選取一家符合要求的第三方收集單位,通過組合資源、統一議價,較大程度上降低企業危險廢物處置成本。如原廢乳化液的市場處置價格為2800元/噸,現通過整合集中議價方式,目前處置費用已調整至2160元/噸,累計節約處置費320多萬元。三是借助云端“建橋”。創新智慧環保云管理系統,將合作的小微產廢企業基本信息、工藝、設備、危險廢物種類、危險廢物產量、轉移情況等相關數據進行統一收集錄入,后臺實現數據智能分析。目前已完成2472家合作企業信息錄入,實現小微產廢企業全覆蓋,并進行動態更新。廣州小微企業智能危廢回收裝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