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近萬家小微企業因危廢產量小、收集亂、處置難、管理繁的難題,自2019年開始,玉環生態環境分局在多次調研和嚴謹評估下,通過公開招標形式引進第三方公司運用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合作打造智慧環保云管理平臺,推出危廢智能貯存云倉,為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和合法正規的處置,提供了一條體制創新、服務精確的發展路徑,成功打破以往產廢方、處置方和運輸方之間癥結,妥善解決了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監管難的問題,確保危險廢物網格化收集、集中化運輸、規范化處置,使小微企業危廢物真正有了“出路”,開啟危廢處置信息科技化的新局面。智能裝置采用節能設計,降低運行過程中的能耗。湖北智能危廢回收裝置供應商
國內危廢倉儲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物料擺放隨意,基礎管理粗放,在倉庫實際運作中,為了提高倉庫面積使用率,處置企業會承接超出自己儲存能力的貨物,導致在堆放物料時無法滿足間距要求,甚至經常發生由于垛位過大而堵塞消防通道和消防器材的狀況。物料擺放隨意,無精細化分區管理不只會造成安全隱患,還會使物料盤點困難,工人無法快速準確找到指定物料,焚燒前配伍混亂,導致焚燒不穩定。有的企業不顧國家標準及貨主要求進行露天堆存,帶來了貨物丟失、污染等風險。貴州智能危廢回收裝置管理智能危廢回收,優化倉儲空間利用,提高危廢存儲效率。
玉環市共有工業企業12266家,其中危險廢物年產量10噸以下的小微企業數量占比88.7%,其危險廢物總量只占全市總量2.5%。由于產量小、分散廣,委托處置面臨“委托無門”、“價格虛高”等問題,也存在較大的環境風險隱患。為服務“六穩六保”,助力“無廢城市”建設,玉環市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小微產廢企業危險廢物統一收運體系。通過引進第三方收集單位,利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構建危險廢物大數據平臺,實行全程鏈條式實時動態監控,妥善解決小微產廢企業危險廢物處置難問題。截至目前,共協助小微產廢企業處置2711噸危險廢物,同比提升50%以上。2020年,玉環市作為浙江省內典型多次在全國國體廢物信息化管理培訓班上作經驗介紹。
小微危廢監管系統實現危廢全生命周期監管,收處企業、產廢企業、運輸企業等信息在小微危廢收處信息化監管平臺上一目了然,危廢物、申報量、轉移量、簽收量、轉移狀態等內容也清晰明了。小微危廢監管系統由危廢智能云倉(智能收集設備端)、危廢收處微信小程序(手機客戶端)、小微危廢收處信息化監管平臺(電腦管理端)3個端口聯合構成。根據危廢智能云倉傳遞數據,按“江蘇省危險廢物動態信息管理系統”管理計劃、轉移聯單樣式,自動生成相應表單,由收集平臺管理員人工錄入“江蘇省危險廢物動態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系統對接,實現自動導入,做到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管,實現源頭可溯、過程可控、結果可靠。危廢云倉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數據服務層,數據服務層主要由物聯網中間件、REST服務及數據庫組成。中間件負責對RFID、PDA等以讀寫功能為主的識別設備進行標準化管理,阻隔不同讀寫器設備之間協議影響,并篩選、提取有效數據,建立與各操作系統數據庫的連接。該層由數據采集和過濾、事件處理以及服務接口3個部分組成,通過WebService技術來包裝每一部分相應的功能。底層的數據通過物聯網中間件統一接收、處理后通過REST服務上傳到中心數據庫統一存儲,并對應用層提供統一的數據管理、查詢、分析以及數據的安全控制等應用功能,同時實現與其他應用系統的協同工作。智能回收裝置結合人工智能,實現危廢處理方案個性化定制。貴州智能危廢回收裝置管理
危廢云倉,大數據分析危廢產生趨勢,為企業制定環保策略提供依據。湖北智能危廢回收裝置供應商
場所規范的要求:(一)倉庫為單獨的封閉建筑或圍閉場所,專門使用于貯存危險廢物。(二)倉庫門口必須設置標識。(貯存設施標識牌和貯存分區標識牌)(三)有圍墻、雨棚、門鎖(防盜),避免雨水落入或流入倉庫內。(四)地面及墻面須硬化處理(防滲),而貯存酸堿等和有條件的單位還要做防腐。其中墻面涂漆高度約為1.2米。(地面硬化處理);(五)地面須設置泄漏液體和地面沖洗廢水的收集渠,然后自流至在較低處設置的地下收集池(容積由企業根據實際自定),收集池廢水須設置廢水導排管或泵或人工方式,將廢液廢水引入企業的廢水處理設施。(廢液收集池)。湖北智能危廢回收裝置供應商